新聞中心
NEWS
同奔共富路 │ 我院4個項目在共富風貌驛創新設計大賽中獲獎
發布時間:
2023-07-24 10:40
來源:
2023年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第一個五年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辦好亞運會展現浙江氣質的重要之年。為深化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夯實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實踐,打造一批辨識度高、示范性強的小微空間「共富風貌驛」,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浙江省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工作專班辦公室舉辦了“共富風貌驛創新設計大賽”。本次大賽也是深化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工作的重要載體和2023年八大專項行動之一。
自開賽以來,設計院積極組織相關人員投身創作,聚焦共富主題,結合共富風貌驛建設具體要求,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從灘涂邊展現滄海桑田的溫暖港灣驛站到智慧化數字化的城市驛站;從低碳綠色節能環保的活力驛站到“蝶變陶朱”3D驛站;讓“浙”里的共富味、未來味更具幸福味。獲獎作品展現了設計院為構建“整體大美、浙江氣質”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活動而添光增彩,其中“礁之貝”共富風貌驛作品獲得專業組一等獎并排名第一。
(本次賽事等同于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優秀勘察設計))
專業組一等獎
“礁之貝”共富風貌驛
專業組二等獎
共富公式·活力驛
專業組佳作獎
溫嶺月河灣城市風貌驛站
諸暨“蝶變陶朱”城市新區風貌區共富風貌驛
1 “礁之貝”
“滄海遺貝昔時憶,東旦暖陽今朝榮”
象山東旦海岸風貌由”漁”到”牧”的轉變,見證了圍墾變遷、當地居民數十年間的發展致富,滄海桑田;曾經的文化記憶需要一個依托之所,給當下的人們追思尋根、思索人類發展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與平衡—正是這種錯綜的關系造就了人類文明的魅力。
本案設計遵從建筑景觀一體、融入自然,如貝類附著于灘涂石,展現一種對抗荒風野海的頑強生存姿態。通過強化蒹葭蒼蒼的原始曠野風貌,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對滄海桑田的遐思,同時反襯出驛站的溫馨庇護感,宛如"海上兩山之路”的燈塔。
·曠野自然風貌Vs 溫暖港灣驛站
塑造強化原始風情的曠野景觀風貌,蒹葭蒼蒼,野花搖曳,喚醒來訪者對自然界的敬畏與尊重之情,反襯出驛站建筑的溫馨和庇護之感。建筑使用鄉土材料肌理,喚起人們對于滄海桑田的遐思、對于人性之溫暖歷史之厚重的感動。
本案共富風貌驛的設計旨在提升東海岸景觀廊道的吸引力和服務功能,激發沿線文化活力,點亮“海上兩山之路”,讓城鄉居民共享美好生活。
2 共富公式·活力驛
低碳節能+綠色生態+智慧數字打造運動和休閑一體,活力可復制的公式化共富驛站。以良渚特色三角型茅草建筑演變,融合原廠房的工業風格,通過智慧積分體系,建立數字化服務空間,實現智慧運營。
打破建筑邊界限,空間內外貫通,結合功能布局,形成開敞的運動大空間,休閑及服務的閉合公共小空間。利用層高9米以上的高度形成上下、內外架空空間,設計健身、茶吧、書吧、售賣等不同功能場地,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以低碳節能為導向,南面屋頂、立面、車棚采用薄膜太陽能光伏板發電,北面采用同色玻璃屋頂節約造價,結合仿真茅草,鋼架結構,形成良渚特色的建筑風格。
建立綠色生態體系,綠地室內外融合貫通,形成生態的一體化綠地。室內旋轉樓梯中間的大樹長出屋頂,綠意盎然。
3 溫 嶺 月 河 灣
項目旨在打造低碳、綠色、環保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和生態人本的公共景觀空間,在空間中植入滿足群眾多樣需求的復合使用功能,比如公共講堂、便民服務點、親子活動、文化展示、商業等,形成聚集人氣的活力場所。
項目為碳達峰優秀示范項目,綜合節能率達到100%及以上,取得零能耗建筑設計評價標識并取得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實現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目標,提升共富內涵,展現共富場景。
4 諸暨“蝶變陶朱”城市新區風貌區
本案設計以“五泄”水瀑與“浣紗”紐帶為造型元素,打造騎行與人行的服務樞紐,以絕佳的景觀視野和諸暨特色文化,吸引不同人群在此匯聚,共享服務的同時,了解彼此文化,推動理解與認可。同時展示諸暨的風貌與城市發展,收集意見與建議,成為城市與群眾之間交流的紐帶。
設計手法上提取“五泄”意象,將水的元素進行復合使用,應和“蝶變陶朱”。建筑景觀一體化設計,將各功能和景觀場地整合,人群在此交匯,是一座匯集公共休憩共享、騎行服務、雙向觀景為一體的3D立體驛站。